中国器皿网 - 器皿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企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市场研究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80后青年周琴星:巧手修补老器皿 用心传承好手艺
K.biz | 商业搜索

80后青年周琴星:巧手修补老器皿 用心传承好手艺

信息来源:q-m.com.cn   时间: 2019-01-02  浏览次数:117

旧时人们以陶瓷、紫砂为主要生活器具,对残缺不全的器皿进行修复是生活必需。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像金缮、锔补这种常用来做器皿修复的传统工艺也淡出历史舞台。80后青年周琴星却从2015年开始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门老手艺,他拜师学艺、潜心钻研,用金缮工艺修复了三百多件陶瓷和紫砂器皿,赋予了这些老玩意儿新的生命和美感。

让老器皿焕发新光彩

13日,记者在环城南二路的一个住宅区里见到了周琴星。在他的住所,摆满了各种各样刚刚修好或还在修补的陶器、瓷器和紫砂器皿,有罐、有碗、有盘,大部分器皿距今年代久远,是宋代甚至汉代烧制的器皿。经过他修补过的器皿,壁上都有一道道金色的“伤痕”,但这些线条出现在器皿上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着增色添彩的神奇效果。

“每一个器皿对于主人来说都是一份非常特殊的回忆,但这些器皿难免有磕磕碰碰,破碎后大家舍不得丢,就送到我这里了。”周琴星说。

周琴星目前修复这些器皿用到的主要是金缮工艺。金缮主要就是用生漆、瓦灰、糯米粉和适量的水搭配而成一种材料,将破损的器皿粘合在一起,然后再涂上天然的大漆,避免器皿氧化,最后在已经修复好的裂缝表面施以金粉或者金箔,让破碎的器皿焕然新生。周琴星说,传统的器皿修复工艺主要就是金缮和锔补。相对于用钉子把瓷器钉起来的锔补来说,金缮对于器皿本身的伤害较小,不用钻孔,最大化地保留了器皿原本的美感。

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周琴星指着自己桌面上大大小小的、装满各种金缮材料的盘子说,除了材料配比需要精准掌握好之外,在器皿上堆填材料的时候也要根据裂缝形状和厚薄进行堆填,最后描金粉的时候也很关键,线条的粗细和顿挫直接影响到整个器皿的美观和质感。

三年修复三百多件

周琴星是个“80后”。大学毕业以后他一直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朝九晚五地上班,几年以后觉得这种生活有点无趣。因为一直以来对陶瓷和紫砂器皿感兴趣,2015年,他辞掉工作跑到福州,花了一年时间跟随老师傅学会了金缮的手艺,之后又回到了桂林,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器皿修补。

从2016年开始用金缮修复陶瓷和紫砂器皿,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周琴星已经修复了至少300个器皿,因为中间涉及到反复的晾晒烘干环节,时间长的可能要半年甚至更久,耗时比较短的也需要一个月。300多个器皿大多是“老玩意儿”,从汉代到宋代再到明清时期的都有,小到手掌大小的茶杯,大到半米高的花瓶;有自己收集的,也有朋友送过来的,只要时间充裕,他都会静下心来,花功夫让破“瓷”重圆。

“金缮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修补,它还赋予了器物新的生命力。”周琴星说,好的金缮手艺,不但可以恢复器皿原有的实用功能,还会给它增加一种艺术的美感。

采访中,周琴星握着一个自己已经修了半年的宋代执壶说,这个执壶拿到手的时候是四分五裂的,不仅缺角,还没有壶把。他先是用生漆和瓦灰做出碎片补好了缺角,把四分五裂的执壶恢复成一个整体,再以铁丝和麻布构成骨架做出了一个壶把。现在,执壶不仅能正常使用,还呈现出了一种“残缺美”。

记者仔细看了看周琴星修补好的执壶,重新制作的黑色瓷片和原本的深灰色瓷片虽然有撞色,但观感古朴自然。壶身的金色线条流畅,构成的几何图案也独具美感,让人爱不释手。

想把老手艺传承下去

目前,除了修复陶瓷、紫砂器皿外,周琴星还学会了修复古琴、古筝,因为这些乐器大多笨重,搬运过程中琴板难免磕磕碰碰,掉漆掉角在所难免,周琴星就用修缮器皿的技术将琴板中残缺的部分修复好,弥补了乐师的遗憾。

整天面对一些瓶瓶罐罐,需要耐得住寂寞。为了培养心性,周琴星选择在修补之余画油画,他说画画能让人静下心来,还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往后更好地修补器皿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老器皿的修复这门老手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周琴星却告诉记者,其实这两年,大家逐渐认识到器皿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手艺的可贵性,无论是金缮还是锔补,都越来越被人关注。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不少年轻人了解到这门手艺后,还专门找到他说要学习,两三年时间里,周琴星也不吝赐教,教过好几个人。

“器物也是有生命力的,它承载了使用者的回忆和气质。”周琴星说,老器皿的修补延续了器皿的生命力,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朴素执着的生活态度和工匠精神。他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够不断提升,也希望有更多人重视器皿修复的老手艺,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首席记者高磊盈 文/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器皿网证实,仅供您参考